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 健康 - 中部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正文

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来源:  作者:  2024-04-16 09:35:39

有效的自我约束,离不开外部制度设计、社会道德约束等他律作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这既为做细做实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对党员干部养成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和加强自我约束习惯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当前,我们的监督体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日益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融合,营造了一个严密的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作为党组织中的一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习惯在制度“篱笆”中办事用权、在监督“探照灯”下工作生活,不仅要绷紧“八小时之内”思想之弦,更要在“八小时之外”提高警惕,把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将党组织的严格监督与本人的严格自律结合起来,养成敬畏监督、熟知纪律、遵守规矩的习惯。

  监督和约束如同行驶中的安全带和登山时的防护索,是一种对党员干部如影随形的爱护。当前,有少数人仍然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害怕监督、拒绝监督等问题,把监督看成同自己“过不去”“找茬子”,感到“丢面子”“失威信”。这源于对监督的本质认识不清。从近些年查处的案例来看,从“好干部”到“阶下囚”,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如果监督严格及时一点、约束有效到位一点,很多人不至于犯大错误、出大问题。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才能更好地控制言行、抵住诱惑、守住底线、及时纠偏,才会更清醒、更理智、更谨慎,才能在监督和约束中成长成才。

  能否主动适应监督、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一种习惯,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底气和自信,也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一个理想信念坚定、作风干净的共产党人是不惧怕监督的,党员干部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要把监督视为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自觉将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如果心如明镜、襟怀坦白、行为磊落,自然能够从容坦然地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欢迎监督、乐于接受监督。

  随着制度笼子的扎紧、惩戒措施的形成,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在工作中,有的怕失误、怕冒险,不敢面对矛盾,不敢果断决策,宁肯不干事,但求不出事;有的机械照章办事,只依法不办事,担心干得越多犯错越多。产生这种心理包袱,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缘故,也有监督问责手段运用不科学的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监督的目的是规范用权、推动工作,决不能因为监督而不行使权力、承担责任,更不能因为监督而不敢作为、不敢担当。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既要加强思想引导和纪律教育,又要持续深化容错纠错工作,给予实干奋进者充分的温暖、关怀和信任,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顾虑,帮助他们在审慎运用手中权力的同时,也善于从监督中汲取智慧、获得能量,把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逐渐融入血脉,成为心中自觉。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形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健康心态,他们才能风雨不惧,用稳健自信的姿态真正挑起大梁,努力锻造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